上海昆虫博物馆

+收藏:http://shkcg.orgcc.com
 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 艺术资讯 正文内容
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:百万虫类的聚会
2011-06-03    浏览(1366)    作者:上海昆虫博物馆    来源:上海昆虫博物馆 官方网站

英姿勃勃的独角仙,金属光泽的吉丁虫,美艳动人的金斑喙凤蝶,体形硕大的长臂金龟……走进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,100多万件馆藏昆虫标本绝对令你大开眼界。在总面积4400平方米的展厅里,包罗着关于昆虫起源、发展、分类、文化等各类知识,徜徉其间,有几件“宝贝”你绝对不能错过。

头号镇馆之宝非“中华叶子虫”莫属。这是一种著名且颇为罕见的拟态昆虫,整个身体呈绿色,一对后翅平时用来飞行,着陆后扑在身上就像一片树叶,还依稀可以看到“叶片”的主脉与支脉。六只脚也呈扁平状,边缘还有类似被毛毛虫啃咬过的痕迹,让整片“叶子”更惟妙惟肖。

发现这只叶子虫的经历十分有趣,一次昆虫博物馆的两位同事去西藏出差,行至墨脱赶上大雪封山,被困在边防哨所里,一待就是一年。有一天,一名武警战士在站岗时,发现一片树叶飘到肩上,他伸手拂去,却猛然发现这片“叶子”居然有腿,还会飞!捉住后战士将其交给博物馆的工作人员,大家非常兴奋,因为生平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虫子。后经研究确定,这是一个新物种,后来它还成为上海昆虫博物馆馆标的核心图案。

馆内的另一件宝贝,是一只体长约30厘米的竹节虫标本,这基本上已经达到这种昆虫的身材上限,非常罕见(竹节虫体长变化较大,一般从3厘米到30厘米不等)。博物馆副馆长殷海生说,乍看上去与竹枝毫无二致的竹节虫,有一个令人惊叹的本领—断肢再造。在若虫阶段,它经常会因为逃避敌害而缺胳膊断腿,但每次断肢后不久,伤口处就会长出一个弯曲的肢芽,等到下一次蜕皮后,新的附肢就会生长出来,只是会比正常附肢稍短。不过一旦长大为成虫,断肢再造就不可能了。

一只鸟翼蝶的照片同样意义重大。19世纪80年代,一名英国昆虫学家发现了一种奇怪的蝴蝶,用普通的捕蝶网根本抓不到,于是他以为这是一只鸟,用霰弹枪将其打了下来。这是鸟翼蝶第一次为世人所知,照片中的蝶翅上还留有弹孔,实物标本至今保存在大英博物馆。光明女神蝶标本是馆内的另一个稀罕物,它的外形一如名字般“艳光四射”—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,蝶翅会变幻出蓝、绿、紫、青等七彩光泽,曾拍出过36万元一只的高价。

除此之外,博物馆还特别设置了触摸屏游戏区、多媒体放映厅和互动实验室,并模拟小型自然环境建造了一座500平方米的蝴蝶园。园区中心是一条能循环的小溪,溪中有欢快的游鱼,依水而生的昆虫,四周是茂密的花丛与翩翩起舞的彩蝶。

追溯博物馆的历史,殷海生说,1868年1月,法国神父韩伯禄来上海传教,同时亦是博物学家的他,曾多次深入我国内地进行科学考察,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动植物标本。1883年,韩伯禄在徐家汇耶稣总院(现徐家汇天主教堂)建立了保藏馆,后来标本越来越多,又于1931年创办了震旦博物院,这就是上海昆虫博物馆的前身。极其丰富的馆藏使博物院在当时名望很高,有“远东大英博物馆”之称。

“除了继承前人‘衣钵’外,如今馆藏扩容主要依赖自身科考与部分社会单位支持。”殷海生说,中科院院所的工作人员每年都要到野外大量采集新的活体样本。“昆虫教会我们很多东西,它们的很多器官功能,都成为人类仿生研究的对象。比如很多小孩都怕打针疼,可为什么蚊子叮人却近乎毫无知觉,秘密就在它特殊的口器构造。日本科学家根据其中原理,发明了‘不会疼的注射器’。研究在自然界中与我们共生的每一种昆虫,从它们进化的‘一小步’中迈出人类智慧的‘一大步’,是一种自豪,亦是一种责任。”

标签:中国科学院,上海昆虫博物馆,百万虫类
分享:
上一篇:
下一篇:
发表给力评论,说两句!  共有 0 条评论